冬天,就是要吃热气腾腾的火锅。火锅的历史悠久,清代诗人就有对涮羊肉进行描写。有人说,火锅是契丹人发明的,有一千一百年的历史,也有人说是忽必烈发明的涮羊肉,甚至还有追溯到商朝的,有三千多年的历史。今天,让我们来一探究竟。
其实火锅是周期性发展的,它是一种生活习惯。在近代史时,还有很多老北京百姓不知道涮羊肉是什么,对于“涮”这个字的解释也通常都是“洗”“炸”。最初,先秦用的温鼎类似于现代火锅的样貌,上面是锅,下面是碳,加上格挡可以将食物与火分开。后来,设计了火门,可以控制温度。不过那个时候的鼎口直径较大,很容易汤底煮沸嘣出,与现在还是有很大去别的。发展到商代,也是青铜器,在发现的鼎内出现了狗的骨头,猜测是用来煮狗肉汤的。渐渐的,到汉代,就开始“涮”了,也出现了染食法,就是类似现在我们吃火锅沾的麻酱或者油碟。在唐宋时期,涮食法逐渐落没,更喜爱与“乱炖”这种吃法,有不少书籍和诗词有记载。涮羊肉真正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,有数据显示,乾隆曾在30天吃了60次火锅,可谓是顿顿都在吃火锅呀。
现在火锅的种类越来越多:旋转小火锅、铜锅涮肉、重庆九宫格、茶底火锅等等,百家齐放,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。你喜欢吃哪种火锅呢?